或许能指望他把国家治理好,但绝对别指望他能压得住外头那堆曾叔祖、叔祖、叔伯和兄弟。
知道晋朝封了多少掌握兵权的藩王在外头吗?随便来一个有脑子的都能玩死他司马遹。
到时候司马遹上位和赵王上位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赵王乱臣贼子,司马遹好歹是太子正统继位吗?
想争权夺利的人可不管你是不是正统。
如果正统就能弹压住藩王的话,你猜把柄那么多的贾皇后为什么能叫藩王一个两个全都乖乖趴着?他们难道不懂借此质疑皇后的正统性,而后发难夺权吗?
一如既往厌恶分封制的始皇帝陛下认为,八王之乱归根结底是诸侯王引起的。
秦政断言:
“罪魁祸首该是司马炎!”
这就是搞分封的下场。
继任的统治者能压住诸侯王,那是统治者的本事。统治者死了,剩下的傻子皇帝压不住八王导致藩王暴动,这口锅还能扣到死去的统治者头上?
要么怪搞分封的,要么怪造反的。
皇后诛杀太子这种操作多了去了,很寻常的政治博弈而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况匈奴又不是她领进来的。
扶苏提起了目前还在并州任北部都尉的刘渊。
“刘渊这两年在并州结交当地俊杰,积攒了许多匈奴族的声望。过几年会有部民叛逃出塞,他因此被免官。”
司马炎不知道怎么想的。
一开始刘渊在洛阳当质子,别人劝他任用刘渊,他说这样等于放虎归山,不行。后来大家劝他别用刘渊,他又改变了主意,非要用,给了刘渊发育的机会。
贾南风以部民叛逃为借口打压他,可惜不太成功。
成都王司马颖想要拉拢刘渊,把人留在邺城为官。后头更是支持刘渊回匈奴去建立势力,希望对方能看在他之前的恩情上,帮他谋夺皇位。
可惜刘渊只想灭晋,自己掌控天下。
秦政明白儿子的意思:
“既然打压了,那就打压到底。”
已经交恶,没有结交的可能性。何况五胡乱华中刘渊也有份,始皇帝肯定是不会和匈奴人共情的。
司马炎和司马颖都觉得刘渊可以拉拢,却不知道从司马炎早期压制刘渊开始,这人就不可能为己所用。
外头的匈奴部落也早就不是东汉时期听话乖顺的附属部族了,他们在汉末就不安分,到了西晋时独立出去成就霸业的心达到了顶峰。
几年后的叛逃是个很好的借口。
这次不能再放任司马颖拉拢刘渊了,必须把人留在洛阳看管。
扶苏以己度人:
“如果提出要刘渊回洛阳的话,我猜他应该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
反正已经在匈奴打下基础了,回去就能当单于。晋朝自己内部纷乱才刚刚平定呢,赌一把他们没有闲工夫来攻打匈奴。
贾南风搞定汝南王等人之后,确实需要休养生息。毕竟前有司马炎晚年骚操作,中有太后母族杨氏朝中作乱,后有汝南王恃功而骄继续折腾,天下真的急需休养。
何况,贾南风执政的八年间,天灾也挺多的。
秦政思索片刻:
“朝中不缺名将,虽然有些在藩王手下,可仍有不少是忠心于朝廷的。若朝中不拖后腿,靠他们抵御异族倒也不难。”
但是没必要人为给自己增加难度。
所以刘渊最好不要放回匈奴,得想个法子除掉他。
扶苏秒懂:
“刘渊若是被免官后不肯听从诏令乖乖回洛阳,便是抗旨不尊。若发现他逃往塞外,那更是罪加一等,可以直接处决了。”
让人盯着刘渊,他乖乖回洛阳最好,不回来就在他逃跑时按律诛杀。
刘渊死后,匈奴或许会不满地选择造反攻晋,但朝廷是占理的。匈奴主动发兵,朝廷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去镇压反叛。
正好把匈奴里头不安分的领头人干掉,剩下的部族就可以重新拉拢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