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翦商(出书版) 第4o节(4 / 6)

区别,从来不存在人祭行为,王朝的更替只是因 为末代君王的德行缺陷。在周公的诰命里,他一遍遍地重复这套新版 的历史解释,终于成为西周官方定论。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在周公辅政时期,周人中已经形成某种明确 的“政治正确”:不能批评商人的宗教文化,更不能记录商人曾经的 血祭行为。在文王和武王期间,周人应该还没有这种忌讳,不然,文 王不会在《诗经o荡》中极度愤怒地控诉殷商王朝的残暴和堕落;而 另一方面,这首诗应该也经过了周公一代人的改造,去掉了关于血祭 的那些最为敏感的内容。

西周建立后,被周朝强制迁徙到各地的商人聚落很多,但它们已 经很少发生用人献祭或奠基的行为,至少难以在考古中发现。比较特 殊的是洛阳,这里是“殷顽民”(最顽固的殷商文化传承者)最集中 的地方。

1974年,洛阳市北窑村发掘出一座西周前期的铸铜作坊,规模 很大,陶质铸范碎块多达数万块,发掘报告指出,“早期居住遗存和 第一期墓葬,出土陶器同殷墟小屯南地晚期陶器异常接近,时代应该 接近殷末,即相当于西周初年”,而且铸范亦显示青铜器造型和纹饰 沿袭了殷墟末期风格,显然是从殷都迁徙而来,甚至就是之前殷都王 宫区以南苗圃北地的大型铸铜作坊。

这座铸铜作坊不仅有来自殷都的铸铜技术,还有商人特色的人祭 行为。比如,编号为f2的就是一座铸造厂房(东西长112米,南北宽72 米),在它的夯土基址周边,有12座奠基坑呈环状分布,坑内共发现 人骨架七具、马骨架三具以及狗骨架两具;朝东、朝南的两座房门外 也各发现一座祭祀坑,内埋一人和一狗,“奠基所埋的人、兽有活埋 时挣扎之状”。但发掘报告过于简略,没有祭祀坑的详细介绍和平面图, 难以复原当时的细节。

铸铜作坊紧挨着墓葬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4,有很长且有 直角弯的墓道,其他小墓则分布在它的周围。发掘报告推测,14墓 主应当是这座作坊的拥有者,但墓穴早已被盗掘一空,连尸骨遗存都 没有,所以无法判断殉葬人的情况。墓道两侧有祭祀坑,分别是两座 马坑、一座羊坑和一座人坑:马坑内各埋有被肢解的马两匹,羊坑内 埋有四只羊,人祭坑内埋有一人。和殷墟相比,祭祀用人已经少得 多了。

1975—1979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扩大了对铸铜作坊遗址的发 掘范围,发现了更多的人祭坑和近30具非正常死亡的尸骨。比如, 大型灰坑h249发现人骨架六具,彼此相隔1—2米,呈基本平行的 两排,有的无头颅,有的头被砍下来放在身体一侧,有的两臂曲在胸 前且腿弯曲,“似捆绑状”,有半数的人,或胳膊或腿残缺。

此外,和这些人祭坑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些完整的马、羊、狗 骨架,以及占卜用过的甲骨。发掘报告推测,“每逢开炉浇铸之前很 可能存在有占卜和人祭、牲祭之类的宗教祭祀活动≈ot;。这座铸铜作 坊从西周初年开始生产,持续存在半个多世纪,直到大约周穆王时期 才被废弃。

铸造作坊以北200米处,是周人高级贵族公墓区。这些周人贵族 墓虽然规格高,墓穴大,随葬品多,但都没有殉葬人,更没有用人献祭。 此外,这些周人墓葬都是头朝北方,而铸铜作坊的墓葬都是头朝南方, 看来,殷人和周人移民都还各自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习俗,即使比邻而 居,也泾渭分明。2。

另一处祭祀场在今河南科技大学的林业职业学院内,有两座残留 灰烬的燎祭坑和37座埋牲祭坑,多数坑内有完整的马或牛或猪骨架, 还有人和马、猪、牛、狗一起埋葬的。报告没有提供人祭数量,从照 片看,可能每座坑内不超过一人。21目前尚未公布更详细的发掘报告, 从人和牲畜混合祭祀的做法来看,与殷墟刘家庄北制陶聚落相似,但 肢解分尸的现象已经比刘家庄北少。

这些“殷顽民”的人祭行为难免会引起成王和周公的注意,根据 周公的“政治正确”原则,这些事情很难被文献记录。为此,周公叔 侄需要发明一套新语汇。

这是年轻的成王首次需要面对的困难。

成王的愤怒

刚刚亲政的成王比较急于走出叔父周公的影响,建立自己的功 业。恰好,山东地区的东夷土著又发生叛乱,核心是“三监之乱” 时期曾活跃的奄国。当地有两个周朝刚分封的诸侯国,分别是周公 长子的鲁国和太公吕尚长子的齐国,朝廷需要为这两个立足未稳的 诸侯提供保护。

于是,年轻的成王便带兵亲征东夷,陪伴在他身边的是母亲邑姜, 而周公可能坐镇镐京后方。有些周臣僚制作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太后 在东夷战争中的活动。在周公辅政和儿子隐居成长的七年里,邑姜一 直静默无闻,但现在,她不仅在意儿子的安全,也牵挂创建齐国的兄 弟(此时吕尚可能已经离世)。

成王亲政第五年,第二次东夷战争结束后,成王和母后东返,途 中经过成周洛阳小住了一段时间。在这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