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的分配是很透明的。
她要求每家工厂都提交过去一年的出口额用来做今年出口配额的依据,也就是说在她的统治之下,她不搞暗箱操作这一套,完全是按照去年大家的出口额按比例分配的。
比如去年出口额多的企业,今年仍然等比例给配额,保证所有的工厂只要申请就能得到一部分配额。
哪怕是在大家的出口数量都被限制的情况下,所有工厂的产量都减少了,但分配额这种事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是等比例减少,这些工厂主也就没有太大怨言。
更主要的是,苏文娴这个新任总理不用大家对她行贿,只要按规矩提交真实的出口额申报表,她就会按比例给分配,比之前的陈兴同公平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么公平正直的新领导还不收贿赂,一时之间这些工厂主都不敢置信!
为此苏文娴还特意在报纸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重申这件事,这让所有的工厂主和看到信的市民都对她这个新任工厂主联合会总理有了好印象。
总之,苏文娴并没有从配额这件事上捞钱,她买房子的钱都是自己正当生意挣来的。
不过外人并不知道,只见她频繁出手买地皮,一个多月买了六块地皮,很多人在质疑她只是‘炒四热荤’用得着投入这么大吗?
还是她想屯地皮啊?想把地皮捂升值了之后再卖出去。
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星城的地皮价格确实增长了300,很多人猜测苏文娴这是要囤地皮。
有些人在怀疑,而她的手下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她带飞他们一起挣钱了。
像是高细佬早就摩拳擦掌等着苏文娴带着他一起做生意,还有福永盛的痴佬辉,虽然跟苏文娴的时间还短,但她也给了他一些机会。
几乎是身边这些一开始就跟着她的原始股手下都得到了机会,连报社里那些元老级人物都跟着入股了。
总编徐金昌入股了三万元,两个当红作者陈良栖和关佑南也拿出了两万元的稿费,她的心腹卖油仔拿了二十多万,连四姐何莹冬和二姐何莹夏也跟着投入了家当。
何莹夏拿出了十万给她,还自嘲地说了句:“这里面还有爷爷通过遗嘱留给我的五万呢。”
“给他的孙子们动辄房产和公司,留给孙女们只是五万元,这点钱打发叫花子呢?”
“希望阿娴你别让我失望,给孩子挣点将来娶老婆的本钱。”
苏文娴是知道历史上有个大佬曾经这么搞房地产挣到了大钱,所以她才敢带着身边人一起搞的,不过投资的时候还是跟众人说明了利害关系,做生意是有风险的。
结果这些人对她盲目信任,尤其是卖油仔,“老板,跟在你身边这些年看你做生意从来没失败过啦,你不要杞人忧天了。”
“你知不知道,我们私底下给你起了个外号?”
“哈?”她竟然还有外号,“叫什么?”
“点金娴。”
“就是说你的手摸到哪里,哪里就能变成金子。”
苏文娴失笑,她只是占了提前知道很多历史的先机而已。
但是跟她的手下们对她的盲目崇拜不一样,外面的人在听说她要进军房地产行业都是持质疑态度的,很多人一直在暗自观察着她,等着她的下一步行动。
大家都在怀疑她是不是转向保守的投资,毕竟投资房地产要七八年才能回本。
就在有心人窥探之中,苏文娴的第一批房地产开始盖了。
盖房子的建筑队都是她直接从何家安置房项目里拉来的人,地皮用的就是从陈兴同那里啃下来的原来纺织厂的地皮。
她给地政工务署的人贿赂了一点钱,将土地使用性质从工业用地改为了民用地,开始盖居民楼。
不出大家所望,她盖的是六层楼高的唐楼。
所有人都在想,何莹娴也就那样了,也不过是在‘炒四热荤’,要七八年才能回本。
就算她这样素来以挣大钱出名的大捞家进了房地产行业也施展不开拳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专门管理地皮和建筑物的地政工务署修正了一个曾经的建筑类法案,修订了曾经为了省事必须整栋楼一起买卖的规则,改为可以分层售卖!
一时之间懂行的人哪里还不懂,一旦能分层售卖,那楼房的价格就降低了很多,能买得起的人就变得很多了!
然而苏文娴第一栋楼盖成之后,她还给全星城盯着她的这些大富豪们展示了一把什么叫做轻松把钱给挣了。
有了第一栋楼这个样本之后,她做了详细的楼书找人去中心商务区到处发放,同时还在几家报纸上做了广告联动,把楼房的户型和用料甚至前后的环境都详细写了出来。
更绝的是苏文娴写了:“如果一口气付不出全款的话,可以分三期或者五期付款,为客户减轻付款压力,第一批购买的用户可以免息!”
“你只需要全款三万元,就可以拥有属于您的一套屋企!”
三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