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胡闹吗?”
“爹,不是我在胡闹。”谢见琛道,“邵万为怕的并非我,是人心与王法。我所做的,仅仅是提醒他这份公理所在而已!
“如今阉党只手遮天,您恐我受其迫害——可我们身后并非空无一人,还有百姓。百姓心明眼亮,知道谁是国君良臣,谁是弄权之辈。”
“琛儿,”谢迁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阉党的势力,远远比你想象的要恐怖。你有忠君之心是好事,可如今皇室……唉,若有意外,你该如何自处?”
“琛儿不知道。”
谢见琛坦率回答。
“可琛儿不能眼看奸邪当道,却无动于衷。国君在位一日,琛儿便要尽到大桓刀剑的职责。”
谢迁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他又何尝不是怀着一腔热血,为大桓厮杀数十年?脱身庙堂、眼看宦官横行,又怎能是自己真心所愿?
“罢了。”
男人沉吟良久,长叹一声。
谢见琛闻言,立刻跳了起来,“真的?我们不用走了?”
“就算我把你拉走,想必你也会自己逃出来,我何必费那心思。”
谢迁看向夫人,无比头疼,“本想着早日去陪陪你父亲母亲,如今看来还要陪这孩子多耗些时日。”
“这好办,”谢见琛笑嘻嘻地说,“李阿嬷陈阿嬷都是府上老人了,如今她们年事已高,正好送人回去,一边过清闲日子,一边与二老作伴。”
谢夫人笑着点谢见琛的鼻子:“你瞧,琛儿可有主意呢。”
虽然谢迁有所松口,可圣意未裁。父子二人只得暂避锋芒。
按惯例,恰逢今年朝中将举行声势浩大的演兵礼,谢迁果断放下京中得胜归来的风头,领儿子转头请命奔赴驻扎郊外校场。
数月转瞬即逝。
演兵当日,烈日高悬,军旗猎猎。
幼帝登基后的第一场演兵,阖宫上下中对此极为重视,有头有脸的王室贵族几乎尽数到场。
前来观摩的王公贵胄们排面铺张,最显眼的位置除了幼帝和太后外,还有一银发老者,虽身着宦官服饰,仪仗尤为显眼,几乎与太后相齐。
正在场下热身的谢见琛一眼便瞧见了那人,见此荒谬仪仗,却并不意外。
全寿康既来了,定是要摆架子的。
这全寿康不是别人,正是内侍局首脑,人称的“九千岁”。
谢见琛瞧这老头是越看越不爽,加之大型阅礼,校场上鱼龙混杂,嘈杂声吵得他莫名浮躁不安。
这时,却听台上又一阵喧闹。
“昭宁殿下到——”
晏漓倒是步伐慵懒,在众人注视下施施然就座。
他整个人对演兵似乎兴致缺缺,然落座后却四下放眼瞧了一圈,只对上谢见琛目光时略有停顿,碍于人多眼杂,极快又收回了视线。
太后及百官清楚晏漓的脾气,也为曾多言,不知是不敢还是不在意。
“百官就位,阅礼便开始吧。”太后看向谢迁。
“遵命。”
谢迁深深一拜,看向谢见琛。谢见琛点头会意,高台前秉枹鸣鼓,轰轰然如闷雷之声。
数万军士跟着鼓声的引领,身披寒甲,手持刀枪走出队列,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天摇地动。自高台上望去,犹压境乌云。
军鼓鼓点愈发急促,队列亦由方阵化多般变化。一声重鼓,密密麻麻的将士朝着场上整齐划一向前冲去,各部协同,模拟攻防。
一时间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镇国将军所带之师,果真令敌人闻风丧胆。”太后抚掌赞叹。
“将士们为大梁效力,自然是无往不前。”谢迁道。
“大将军训练有方,这般凶猛的队伍,瞧得咱家也胆寒啊。”
久未开口的全寿康望向远方,冷不防道。
谢迁:“全公公说笑了,您近日养病不出,自然是见不得这些打打杀杀的。”
一直懒洋洋坐在一边的晏漓发出轻蔑的笑声:
“九千岁空生华发,胆子却不见长。将士们只杀敌杀贼,又不是杀你,何须多此一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