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25节(1 / 3)

【所以网上有言论说,鹤仙就该装作退一步示弱,和太祖修好关系,没准就能早点当太子,早点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是与朝堂为敌,何至于等到太祖驾崩,才一步步与百官周旋……】

状况外,舒爽的老五又酸了,是啊,九弟那样的态度,父皇居然只给了一巴掌,红都没红吧,用力了吗?算什么动手!父皇当真是偏心啊。

并不知道自己哥哥们挨了多少揍的姜衡表示不理解,一巴掌就不是挨打了吗?

【这里阿婆主想多说一句,如果鹤仙此刻退了一步,那他还是百姓心中仙人转世的姜鹤仙吗?还能是一心为公,以天下百姓为先的太宗文皇帝吗?

鹤仙走的从来就是堂皇正道,他能继位,是因为真真切切为百姓谋福利,将百姓放在心上,是百姓将他推上的皇位,是元泰帝只能将皇位给他!】

“以百姓为先……”

“公心大过私心……”

大梁境内,无数百姓和尚未步入官场的单纯书生,怔怔地听着天幕的点评,这世上,竟真有如此天下为公的君主吗?

有!天幕不是说了吗?是圣天子!是他们大梁如今的太子!

此刻,暂停的画面继续播放:

【宁王扯了扯嘴唇,也不管元泰帝还会不会继续给他一巴掌,揉了揉自己的左脸,“父皇,儿臣细皮嫩肉的,禁不住您的手劲儿。”

元泰帝嫌弃地甩了甩手,“矫情,你二哥到五哥,哪一个没挨过打,谁像你一样一巴掌都受不住,就这样还想撑起天下?”

“撑不撑得起天下,那是君王该考虑的事儿,与儿臣无关。”宁王呲牙,“儿臣不过是无愧于心罢了。”

“无愧于心?天真,这世上有几人能一辈子无愧于心,顺心而为?人总是要学会妥协,学会平衡。”

“我不愿。”

“过刚易折。”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求道兮,九死不悔。”

啪——

让你咬文嚼字,让你显摆傲骨,君子不立危墙懂不懂!】

姜衡又反射性捂住了自己右脸,自家老爹这反手一抽可真顺手啊,对比起来之前那巴掌确实放海了……

更严重的是,姜衡感受到了自家父皇此时的目光,正狠狠盯着他……

作死的是姜鹤仙,不是他姜衡啊!他姜衡现在可没有殉道的想法!他最惜命了!

【“混账!你才多大,跟谁学的将生死置之度外?!我看你是沉迷戏曲昏了头了,以后莫要再去管戏班子了!”

明明跪着,脸上还挨了巴掌,可宁王仍旧不甘退步,犟种一样迎面直上,“五哥被废,幽禁齐王府,牵连者上万人,可士绅豪强杀不完,文人笔杆禁不掉,我若不扶持戏班子,不消二十年,父皇便是暴君,五哥便是贤王!”

大梁最尊贵的父子俩,无声对视,亦是对峙,“你还小,我没几年了,护不住你。”

“儿臣说了,儿臣不在意。”人活一世,哪能半点作为也无?

要做,就堂堂正正的做,争的不是储君,是理念。】

朝臣一个个闭口不言,心下惴惴,这第一次争执就这么猛,之后得猛成什么样?可之后,好像也没什么……大事吧?

而且殿下是不是,对文人太过有偏见了一点?他们其实胆子没这么大的……吧?

【当百官还在为空出来的官位结党营私布置人手,当皇子们还在调侃宁王又惹怒了元泰帝,当读书人兴致勃勃分析《谢瑶环》的时候,太祖太宗父子俩已经求同存异,做好了从底层入手,从曲艺入手,深入基层,谋夺读书人,或者说文臣话语权的立项了。】

【当然,也不能怪当时的百官看不清现状,毕竟,高高在上的老爷,又怎么会在意低贱的下九流呢?

他们根本无法想象,低到尘埃的伶人,才是真正能与百姓相容,能深入基层,探听民意,传达上层意志的“传声筒”。】

【这一场奏对,除了父子二人,以及一个被威胁不能透露任何内容的起居郎,再无人得知。】

【宁王依旧我行我素,当着“贤王”,与朝堂百官争锋相对,元泰帝召宁王的次数愈发多了,但几乎每一次都是不欢而散,可到最后,元泰帝却愿意陪着鹤仙一起演戏装病,为什么呢?】

“因为一开始,小九就是在和父皇交手,小九不是夺嫡,而是争位,争道统。”安王对着天幕轻声道,“看着吧,小九以后的变法,八成是要动儒了。”

世子姜权咽了口唾沫,“不,不至于吧?”

安王面不改色起身,“那你告诉我,手握兵权,能轻易灭国,四方征伐的弘德帝,为什么要对朝臣妥协呢?”

“爹您去哪儿?”

“东宫。”

等安王已经走出了院子,世子这才发现,天幕上对太子九叔的评价,竟与父亲所言相差无几,父亲明明有治国之能,经世致用之才,远超其余叔叔们的眼光,陛下究竟为何要废了父亲呢?明明父亲一直对陛下恭敬,从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