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两日就给你做出来了,刚好你表哥从江南那边给我们带了一匹上好的缎子,我们现在这身份也穿不出去,前两日倒是给婉儿做了一身,还剩了不少,给这位唐小姐做一件衣裳,还是绰绰有余的。”
“辛苦娘亲了。”
“莫要说这些见外的话。”
儿子能有事情找她帮忙,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君郁这边的茶具也打包好了,想起自己的某些猜测,还特意选了个不错的锦盒。
锦盒还是之前霍将军给他们送的年礼呢,盒子里的东西拿出来了,再放上绒布,用来装茶具也刚好合适。
带着上门也体面。
君秋澜没有多看,爹一向都是靠谱的。
“儿子就先过去了,家里的事情……”
话还没说完就被君郁挥手打断了,“日日都是这样的叮嘱,耳朵都要起茧子了,赶紧忙你的去吧,晚上若是不方便,也别两头倒腾了,最近都在忙着种地和城里的生意呢,家里没啥大事儿。”
家里的宋庭宋彦,兄弟二人应当是交换过信息了,这些时日,是一句都没多问。
只有那帮一起跑商的小子,但宋彦宋庭就帮忙应付过去了,只说君秋澜出门有要紧的事情,所以才日日不在家。
那帮小子也成天忙着生意,根本没工夫多想,而且前院后院的门,他们都不曾跨过。
尽管君舒婉去了将军府,家里的女眷也只有宋熙容一位长辈,但是这个时代,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世家大族,都是很守规矩的。
借宿在他人家中,在没有主人的邀请下,是绝对不能进入主人家的起居院落的。
君秋澜忍俊不禁,现在爹娘都开始嫌他唠叨了。
他从善如流,带着锦盒,从自己的房间里穿回了酒店。
收拾收拾,他打了辆车,去往了颜景给他发的位置。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他刚走没多久,霍将军就亲自上门来了。
霍将军那边,除了年前有几次交集之外,之后都没有过多的联络了,就算是送年礼,都是通过君舒婉的手。
主要还是为了避嫌。
毕竟一个是废太子,一个是手握兵权的将军。
探子被霍潋清理得差不多了,段文上任之后又暗中清理了一次,但万一有漏网之鱼呢?
他这个戍边将军和废太子有过多的牵连,这消息一旦传回朝堂,他京中的家人可能就有危险了。
可是他今天却不得不亲自上门来了。
整个边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想到自己像土匪似的,在君秋澜这里抢走的土豆,心里琢磨着,可能君秋澜又从什么地方搞了一些粮种过来。
毕竟宋家过来跑商,几十车物资进城,还是有很多人见到的。
没两天就传出段知府开始发放粮种的消息。
霍潋派出去打听的人回来禀告,说是拳头大小的土疙瘩,他就自然以为是那土豆。
说实话,这是好事情。
他亲眼见到君郁从一小片菜地里挖出来的土豆数量,知道这粮食恐怖的产量。
今年有大旱。
百姓家里无存粮,会出大事的,到时候军营这边也得乱。
有了这土豆,百姓就多了一条活命的机会。
朝廷上面是什么尿性,他也是清楚的,赈灾粮若是迟迟发不下来,等边城百姓乱起来,他军营里也讨不到好,边城住了多少军户,军营里多少将士在边城扎根了,这些都不需要过多的赘述。
家里没米下锅了,将士们还能好好跟着他打仗吗?
所以他知道君秋澜又弄来那么多土豆的时候,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他手里已经有一大筐土豆了,这一批种出来,可能解不了今年的旱情,好在他们自己有屯田,有存粮,上头再怎么不靠谱,把军饷扣了又扣,也总能发下来一些。
紧吧一下,也能撑一撑。
他前段时间忙着的都是找水源的问题。
干旱,除了影响粮食的产量,最可怕的还是没水喝。
结果呢,他专门挑选的种田好手,帮他种土豆的时候,说跟他在村里见过的粮种不一样。
而且教下来的种植方式也不同。
比如,土豆育种,每一个芽点,都可以是一枚种子,切开,种下去之后,就能收获一窝土豆。
但是官府发下来的土疙瘩,表皮是泛红的,而且多数是长条形的,跟军营里的有一些不一样。
种植方式更是大不相同,这红疙瘩是用藤秧种植的。
那军农拿不定主意,就干脆上报到霍潋面前了。
今年的粮食事关重要,不能马虎。
霍潋这才知道,村里的粮种和土豆,完全就是两个品种。
而且官府那边也说了,这新的品种叫红薯,耐寒也耐旱,藤蔓也能当个菜吃。
霍潋清清楚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