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疲倦,一个接一个停下运气,转而闭目养神。
向远根基牢靠,未曾疲倦,被前方脚步声惊醒,停止运气看了过去。
一行六人,皆身着深蓝色缁衣,腰悬长刀,行走间步伐稳健,隐有风声,都是打通了任脉的好手。
为首的男子面容刚毅,眉如漆刷,虎目生光,生得颇有威严,少年们与他对视一眼,不由得呼吸一滞,仿佛被劲风猛地扫了一下。
这位男子的装扮和其他捕快有明显区别,缁衣上绘有简单的云纹图案,腰间挎着的长刀也非制式,种种迹象无不表明他是个精英捕快。
“一个个站没站相,成何体统!”
五位捕快排成一排,男子立于前方,一声训斥,让少年们本就挺直的腰板更加挺直。
男子微微点头,视线从五名少年面上一一扫过,他刚刚暗中观察,大抵摸清了一些底细,知道五人中谁的身手最好,谁的身手最差。
初次见面,便安排好了五位少年的去处。
“我叫柳景生,本县快班捕头,也是三班捕头,以后你们便在我手下做事。”
柳景生自报姓名,从怀中取出名册,点名道姓:“向远,从今天起,你跟着老刘办事,县衙的规矩会由他教你。”
向远上前一步,看向五名捕快,不知道哪位是他的转职导师。
这时,五名捕快中最为瘦小的汉子走出,他腰间除了佩刀,还挂着一根旱烟管,约莫三十多岁,目光灵动,乍一看颇为奸猾。
向远不敢以貌取人,德州不养闲人,奉先县更是乱中之乱,这里的捕快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奸猾些好,跟着这种人四处跑动,能学到长命的本事。
“向远是吧,你小子长得倒是俊俏,随我来吧!”
老刘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黒牙,转身带着向远走向高墙后的三班屋舍。
“马正道,从今天起,你跟着老王办事……”
“刘能,你跟着……”
穿过高墙门户,身后的声音渐渐听不清楚,向远一言不发跟着老刘,发现三班屋舍的占地面积也比自己想象中要大。
以此推测,三班人数规模不小。
“新来的,县衙不比寻常武馆,这里人多规矩更多,门道深得很。以后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少说话多做事,有什么不懂的,出了衙门再问,听明白了吗?”老刘边走边说。
向远点头称是,面露乖巧之色。
老刘转过头,满意道:“捕头好眼光,你小子倒也机灵,免去了我不少工夫。”
向远闻言面露惭愧,憨厚道:“我这人打小就规矩,请……呃,不知如何称呼?”
“别乱叫,喊我老刘就行。”
老刘似笑非笑,更加满意:“这里是奉先县,没规矩不好,太规矩了也不好,一样死得早。”
说着,伸手张开五指放在向远面前,晃了晃又收了回去。
“这是……”
向远看懂了,但又觉得没看懂。
“你是新来的,我领你入门自然要收你一笔领路钱,这是规矩,我也知道你兜里比脸还干净,榨不出油水,所以你欠我五两银子。”
“……”
向远面露苦涩,心中暗爽,老刘是个经验丰富的优秀捕快,跟着他不仅能学到长命的本事,还能学到捞钱的本事。
还有,德州果然不养闲人。
一时间,他对捕快这份人面兽薪的工作升起了些许期待。
第4章 人间烟火味
“这里是三班屋舍,以后你便住在此地,挑一间空房,跟我去领你的衣帽、佩刀、令牌……”
老刘领着向远穿过一片屋舍走道,为其讲述县衙的基本常识。
和向远认知中的古代常识不同,这里的三班并非低贱衙役,属‘吏员’,无品级,有编制,来去皆有朝廷签批任命。
简单点说,捕快不是临时工。
深究原因和天下尚武的大环境有关,德州如此,西楚如此,天下皆如此。
民间武力值爆棚,名山大派甚至能和朝廷分庭抗礼,江湖上的破事谁看了都摇头,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各县治安的基本盘,也就是走街串巷的捕快,待遇差了招不到人。
向远点点头,的确是这个道理,一个月几百块,玩什么命啊!
单说奉先县,向远这种刚入门的见习捕快,每月领固定饷银,不仅在县衙有自己的独立小屋,月初、月中还能领到修行的丹药,若能缉拿榜上要犯或破案有功,县衙上报州府,朝廷另有奖励。
只要你够卷,敢打敢拼,朝廷不会怠慢有功之臣。
“三班分皂班、壮班、快班,皂班站堂显得威风,司马大人出巡时,也由他们廓清道路,审讯、笞杖亦是……”
“壮班看守仓库、银库、大牢、衙门口的重要位置,或护送官银、罪囚,若逢大乱,则抽调民壮加入壮班,辅佐军士坚守城池……”
“最后是咱们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