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需要视情况花费100~1000点经验点数,模式一次至多持续12h,可以提前关闭。但关闭后cd时长不变,都是24h后重置。
方可以打开避难视野,只见视野中仿佛渡过一层无形的波纹,波纹流淌后眼前的景象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她向外走了两步,就看到郑书秋下台,风姿绰约地走过来,新做的那个发量惊人的蓬松长发上,正有个圆形loadg小圈缓缓运转,几秒后浮现出两行字:
“经验值-600”
“在感官条例出台前曾出演过1部地下电影”
“饰演过3部大尺度瑟片女主”
就,还好。
郑书秋刚刚选美出道那会儿刷脸走过一小段青春活泼的风格。
不过她胆子大、放得开、脑子转得也快,很快就扎进了商业片大制作里演性|感|尤|物。
人家都已经明牌走成人风格了,这两点所谓雷点,洒洒水啦。
而且虽然都是商业片里的花瓶,但她也没完全摆烂吃青春饭,虽然野路子出身,但业务能力稳步提升,最主要脑子清楚。光说一个商业片,性感尤物的人物弧光和记忆点往往比甜美小妹来得大,加上演技过硬,相信把“为艺术献身”变成“为艺术献身”也指日可待。
之前选角的时候,靳茜还跟她分享过,小道消息里说郑书秋背后有人在捧,所以这么几年都顺风顺水,从来没缺过片约,也基本没踩什么大雷项目,出演作品基本都是有效曝光。
但方可以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倒感觉郑书秋这人胜在本身脑子灵光,脾气也真就挺好相处的。
长得漂亮,业务又过硬,就算真有人捧,那方可以也得夸一句对方有眼光。
然后他把视线转到旁边的赵琢身上,对方头顶上居然意外地顶着三行字:
“经验-130”
“烂片眼光概率90”
“涉嫌集资诈骗概率80”
“被曝耍大牌概率50”
方可以:……
啊不是。
你,好歹是个大学生。
显而易见,高开低走一糊糊三四年的赵琢目前显然是还没有发生这三件事的前置条件,所以这显然是未来发生的概率。
耍大牌,娱乐圈内一个古老的罪状,堪比上世纪盲流的口袋罪,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大多数时候全凭撕逼双方声音大小。
方可以脑子一转,就能想到不下十几种可能:比如赵琢真耍了,比如赵琢没耍但片场助理协调出问题看起来像耍了,比如赵琢红了之后全是说好听话的开始拟人,再比如撞型的对家设局泼脏水……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能性太多,反而没什么好说的。只能侧面说明,郑书秋能顺利混到今天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
但是前两个是真的让方可以猝不及防。
她忍不住花了那么2秒钟思考自己的《秘密》应该归属在10的好片还是90的烂片,如果是前者,那又具体占了百分之几。
90的烂片概率,这是什么选品口味,行业明灯?
根据靳茜收集的市场分析,过去五年国内市场每年的电影立项超过3000部,其中能够完成拍摄的大约只有10-15,比如去年一整年完整杀青的电影只有340部。
但这还只是杀青,后续的剪辑、配音、特效制作、审核、发行,一关又一关,最终能够逃过沦为制作公司片库里的数字,顺利产出并发行面世的新片则更少。
当然,也存在不少作品在推迟数年后上映,而这种作品绝大部分的失败风险更高,剧本不适应时代市场需求、人物状态衔接不上、过长的制作时间增大资金链断裂风险,当然最大的问题是,除非个别拖延癌晚期导演,绝大多数积压上映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拍得烂。
烂了,又没彻底烂到底,或者投资特别大沉没成本过高,所以制片方顶着回款压力先拖一拖看看能不能抢救出奇迹。
又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制片方不想再动用资源过审宣发,或者审核部门卡着不给过……
扯远了,单纯这么看的话可能会觉得赵琢这个90的选品口味好像没有那么可怕。
实则不然。
正是因为有如此广大的炮灰群体,所以各个制片公司和经纪公司才诞生出专门应对这种问题的选品部门,比较成熟的制片公司的制作部会预先尽可能地在手上的剧本中挑选尽可能有希望的项目,根据投资潜力定级,尽可能把有效资源集中制作,主推款的阵亡比率也就大大下降。
这当然会造成一定问题,比如整体资源呈现虹吸效应,不可避免地合流到s/s+项目,但从降低风险的角度而言却无可厚非。
说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你成功了一次,搭配相对比较靠谱的团队,基本上就可以稳定地选出能匹配当前资源等级的项目。
比如说赵琢靠《秘密》小火一把,直接空降热搜第五,哪怕只是一时风头,但他已经是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