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第1o1节(1 / 3)

曲花间一一看过去,吃的用的,或是作为观赏的都有,甚至还有胡椒之类的香料,这些东西虽然稀奇,却都不是曲花间想要的。

直至他看到满满两箱稻种,顾惊蛰也走过来同他介绍道:“我就知道你会对这东西感兴趣,这稻种是在一个叫安南的小国买的,听当地人说,那里的稻子一年三熟,且亩产能到这个数。”

顾惊蛰伸出一只手,指头一个也没弯曲,一直跟在曲花间身边的曲宝惊呼出声,“五百斤!?”

“不止,我看了看,那地方的农人侍弄田地十分懒怠,若是让咱们这里农人来耕种,怕是产量还能更高。”

顾惊蛰摇头,他虽不是农人,也觉得可惜,若是大周朝有这样的条件,普通百姓的日子不知道得有多好。

他倒是眼光独到,普通百姓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饭都吃不饱,哪有余钱和闲工夫来消费,作为商人,他巴不得所有人口袋里都有余钱,来买自家的东西。

安南是越南的古称,地处湄公河三角洲一带,那里的地理条件实在是得天独厚,炎热的气候十分适宜稻谷生长。

一年三熟的粮食让百姓根本饿不着肚子,所以才会有人懒得精心打理田地。

若非祖龙走得早,这些东西早就在中原大地普及了,曲花间暗暗地想。

不过如今也不晚,良种已然带回来了,让百姓吃饱饭是迟早的事,“这种稻子,你一共带回来多少?”曲花间问顾惊蛰。

“都在这了,商队走了一年,路上坏了不少,还有些被耗子啃了,剩下的只有这么多。”顾惊蛰无奈道,谁能想到船行在海上,还能招耗子呢?

两箱稻种,莫约有个两三百斤的样子,足够种好几十亩田了,收成下来便是几百石,若是放在南方耕种,一年两季,要不了两年便能普及。

安南稻生长周期短,两个多月不到三个月便能收割,若是在福州以南说不定也能做到一年三熟。

是以曲花间将这些稻种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留在兖州等待明年春播,剩下的大半则交给了白初儿,让她回福州后转交给老吴,让他着手安排播种,务必用最快的速度产出更多的良种来。

白初儿欣然应是,她如今彻底算是曲花间的属下了,凡是对他唯命是从,顾惊蛰不着痕迹的瞟了明眸皓齿的小姑娘一眼,什么也没说。

她是天生的白皮肤,怎么晒也晒不黑,海上条件艰苦,好几次白初儿裸露在外的肌肤都晒伤了,顾惊蛰看着都替她难受。

偏偏她像个没事儿人似的,毫不顾忌,有时在海上遇到风浪时,还撸着袖子帮水手们拉帆绳,吭哧吭哧地随众人喊号子,像个男人一般能干又肯吃苦。

除了稻种,顾惊蛰带来的东西里还有一样令曲花间惊喜不已,那一根根小臂粗细,上头挤满金黄色颗粒的东西,不是玉米是什么!

顾惊蛰还以为他想像稻种一样把玉米也作为良种使用,连忙劝道,“这东西看着好看,味道实在一般,煮半天也是硬邦邦的,当地人都用来喂牲畜,而且产量也不高,不如水稻和麦子。”

古老品种的玉米与现代亩产上千斤的改良品种不同,至多也就是两三百斤的亩产,且味道也不好,常人实在看不出它的价值。

可玉米能和豆子轮种,不仅不会降低产量,还能改善土壤肥力,互促增产。

兖州比幽州稍微偏南一些,可以种冬麦,但一年两茬麦子让土地肥力流失严重,是以大多数人选择收割完麦子后种豆子养地。

豆子亩产更低,最好的时候也不过一百多斤,若是有玉米相互促长,说不定能突破两百斤。

这些作物曲花间小时候帮着爷爷奶奶种过,爷爷种了一辈子地,是个庄稼老把式,这些知识都是他告诉曲花间的。

但曲花间却不能直接说出来,只道好不容易弄来的种子不能浪费,先种上再说,若是实在不好吃,便是送去养殖场喂猪也是好的。

干玉米确实不好吃,可水煮嫩玉米的清甜口感,让他回味不已,可要吃也只能等明年,曲花间有些不舍地将手中的玉米棒子放回箱子里。

看完这些稀奇作物,顾惊蛰又请他欣赏了一番自己从别处淘来的新鲜好物。

足有拇指大的南海珍珠,赤红珊瑚雕刻的摆件,带有异域风情的布料毛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应有尽有。

这些是他精挑细选准备带回来售卖的货物,定价不菲,但实际成本却十分低廉。

丝绸和瓷器自古以来就是奢侈品,像是那拇指大的南珠,顾惊蛰也只用一只小小的青瓷茶杯就换来了。

走完这一遭,他尝到了甜头,出海远洋,用自家随处可见的东西,便能从别国换来许多珍稀宝物和金银,实在是暴利。

他打算回家歇一阵子,将带回来的货物出手,便再次出海,这次不再环绕大陆一圈,只往生意最好做的那几个小国去。

这一路顾惊蛰见识了许多风土人情,他滔滔不绝的同曲花间描述,直至日头西斜,穆酒已经不满的清了三次嗓子,他才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