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的时候,姚栀栀从竹篾制品站回来了。
她编的篮子筐子结算了工钱,三十九块八毛,可以安心给自己添点嫁妆了。
姚二担拦住了她:“你那婚事真的假的?怎么还没有人来提亲呢?”
“我都不急,你急什么?要不你去嫁?”姚栀栀一句话,怼得他干瞪眼。
第二天,姚栀栀赶紧把这件事写成了新闻稿,寄去了报社。
三天后收到回信,采用了!
一千字不到的稿子,稿费四块六毛!
姚栀栀很开心。
照这个标准,她每个月写上六七篇稿子就能顶一个城镇职工的工资了。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各种物资票的发放。
要是能成为报社的正式职工就好了。
不过不急,慢慢来吧,等机会。
她高高兴兴地回家,发现家门口围了一大群人,探头探脑地看着。
姚栀栀一来,众人便用羡慕、惊叹或嫉妒的眼神看着她。
姚栀栀扒开人群一看,呦!
汤凤园和祁长霄来了!
母子俩正坐在院子里。
一旁的言婆子笑呵呵的,在跟姚二担说话。
看到姚栀栀回来,赶紧热情地招呼她:“呦,栀栀回来了!快,栀栀,你汤阿姨带她儿子提亲来了!”
第18章 婚期
姚栀栀挺开心的,终于要摆脱这个地方了。
但凡她有对疼爱女儿的父母,她都不会抢在姐姐们前头嫁人。
不过,缘分已到,她也顾不得几个姐姐了,起码她已经为她们争取过了,而且姚二担当着公社主任的面做了承诺,不会再逼迫她们嫁给二婚男人。
姚栀栀也不是神仙,问心无愧就行。
她高高兴兴地进来,跟长辈们打了声招呼,坐在了汤凤园旁边。
没理祁长霄。
没办法,今天是媒婆第一次带男方上门,要是她表现出跟祁长霄很熟悉的样子,鬼知道门口围观的那群人会怎么嚼舌头。
虽然她不打算在这里生活了,但她还得考虑对姐姐们的影响。
所以,矜持一点为好。
当然,她也怕祁长霄多心,特地用眼角余光瞄了眼。
挺好的,白衬衫,黑长裤,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
整个人清清爽爽的,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这家伙害臊,正盯着她家院子里的石榴树,假装不在意她的忽视。
姚栀栀想笑,好纯情的一个男青年,也不知道结了婚以后是不是也这么安静如画。
她笑着往汤凤园身边挪挪:“汤阿姨,今天气色不错啊。”
汤凤园喜欢她,拉着她的手闲聊:“人逢喜事精神爽嘛!栀栀啊,你怎么才回来?”
“不知道你们要来,找同学去了。”姚栀栀不想让姚二担知道她去了城里也能赚钱,没提给报社写稿的事情。
至于那些竹篾制品的钱,她要给自己准备嫁妆,姚二担也不敢抢。
好在汤凤园是个人精,从她含糊的说辞里面推测,她估计有什么事不想让家里知道,便岔开了话题。
聊了会便走流程,言婆子主导,两边父母分别介绍一下自家的儿子女儿,从年龄、身高这些外部特征,介绍到了性格、喜好以及工作。
听到汤凤园说她儿子在家养病没有上班,门口围观的人有不少都松了口气。
这大概就是,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姚栀栀在末世的时候经常听人这么调侃。
总之,尽量减少自己被人眼红嫉妒的可能性,是一种生存哲学。
就像当时她手下的一个小姑娘,每次斩获了晶核,都会低调地藏起来,只留几个在外面,应付别人好奇的目光。
这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太少了,别人瞧不起你;太多了,别人就要眼红你了。
而眼前,汤凤园把这个度拿捏得很好。
别人会嫉妒姚栀栀要做城里人,还有个民警婆婆,可是一想到她丈夫是个病秧子,还没有工作,心里瞬间就平衡了。
果不其然,门口立马有那喜欢八卦的,插了句嘴:“什么病啊?要紧吗?”
汤凤园笑笑,拒绝回答。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红眼病们很快散去,路上议论起来。
“我说呢,城里人怎么会看上了小村姑,原来是想让人给她儿子冲喜啊。”
“可不能瞎说,冲喜是封建糟粕。”
“没事儿,咱们私底下说说的,没人听见。”
“哎你们说,姚栀栀会不会嫁过去就守寡呀?”
“不好说,我瞧着那个男人脸红得跟什么似的,可能在发烧,估计真的活不长。”
“最好是连孩子都生不了,免得姚二担耀武扬威的,看着就气人。”
“哎,你别这么恶毒,还是有个孩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