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丞相,可这两个最有前途的少年将领居然都是他那边的。
其实魏楹根本是无心插柳。
谁能知道小权儿这个书香大族出身的兄弟会去考武举?
至于阿隆,他一早哪知道沈寄和芙叶会是嫡亲的表姐妹?
不过好在等到小权儿和阿隆成长为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大将的时候,魏楹多半已经快致仕了。
到时候小包子在国子监,不管有没有爬上祭酒的位置,都不至于引得皇帝多心。
何况如今他主要防范的是在军中素有威望的靠山王。
小权儿和阿隆,暂时还只是新星。
没有大战的前提下,升不了太快。
平王和太子之间的争斗,沈寄也不想过多关注。
只要魏楹没有卷进去就行了。他们家和镇国侯府可不一样。
其实林子钦真的是很有能力的,可惜这辈子他都脱不掉外戚这个身份了。
说话间芳姐儿来辞行,小豆沙依然是跟着她一道来的。
小馒头虽然来了,但开春东山书院就要考试了。
他到这儿来,只是为了有个男丁,万一需要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
譬如今天招呼丹朱的夫婿就用上他了。
平时他还是在书房看书居多。
所以,沈寄精力不济的情况下,小豆沙跟着芳姐儿的时候还是比较多的。
“丹朱表姐——”小豆沙高兴的喊了一声丹朱,跑到她跟前来。
丹朱摸摸她的包包头,“到庄子上好玩儿吧?”
小豆沙点头不已。
因为还在过年的关系,沈寄对她管束得不严。
除了写大字,其他都不是必须每天做了。
对她来说能不做针线,在庄子里、田埂上跑来跑去就最高兴了。
芳姐儿先朝沈寄行礼,又和丹朱见了平辈礼。
这才开口道:“大伯母,那我就回相府了。”
沈寄点点头,“嗯,路上小心一些。”
芳姐儿坐马车不用像她那么慢,所以这会儿出发,到相府吃中饭正合适。
不然下午走的话,就怕遇上变天。
等芳姐儿离开,丹朱弄明白她是回去准备参加阮府的宴会。
好笑得道:“阮家老爷子还真是百折不挠,一心想完成从皇商到士的转变呢。可是拉关系可不是能保得家族兴旺的根本,要紧还是子弟争气。”
阮老爷子当初用全副身家投资当年的岚王、如今的皇帝,算是相当的成功。
虽然之前儿孙不争气受了些挫折,但毕竟元气没有大损。
皇帝还是顾念了几分的。
如今参与海贸,元气也是渐渐恢复了。
借着宴请十五婶一家的机会,给沈寄和芳姐儿也送了帖子,这是想打芳姐儿的主意了。
沈寄道:“我让芳姐儿大大方方跟着去走亲戚就是。至于旁的,等二月她父母来了再说。还得看看阮家是不是想故技重施,再投资一次呢。”
如果是那样,魏家肯定不能嫁闺女到阮家,没得被拖累。
丹朱变了脸色,“太子都立了这么久了,他们家不会犯这个糊涂吧?”
“如果阮老爷子还继续掌舵,应该不会。但他似乎身体不大好了。而且如今的家主是阮大爷。”
阮大夫人倒是看得挺明白,可惜她只是个女眷。
而且阮大爷素来和她过不到一起。
她如今想的也是,就算真有那一天,也是祸不及出嫁女。
阮茗惜是嫁到亲姨母家,就算阮家败落也会得几分看顾。
至于她自己,就只能生是阮家的人,死是阮家的鬼了。
“可是小姨,阮家最多的就是银子。”
她比了个‘三’示意平王,“这位应该不缺银子啊。”
掌管海贸,平王手头阔绰着呢。不然怎么拉拢了那么多人?
“银子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多多益善。”
丹朱记在心头,准备回去告诉母亲,这一次可千万别再卷进去了。
上一次他们被安王拉下水,多亏了姨父和凌相作保。
又有哥哥上战场拼杀,日子才终于好起来。
他们家可经不得再来一次了。
哥哥她不担心,但哥哥明后年可能又要跟着出海,到时候要是母亲又稀里糊涂被人拖下水可就坏了。
小姨这会儿说给她听,肯定也是这个意思。
让母亲远着点平王这个侄儿。
要不然怎么会好好儿的说起这个来了?
沈寄见丹朱听明白了也就不再多说。
她又有些倦了,便打发丹朱带小豆沙出去玩,自己歪在躺椅上打盹。
阮府的宴请,十五叔一家都去了,他们得给阮三夫人做面子。
娴姐儿带了芳姐儿一起去。
两姑侄坐在马车里彼此都有些别扭。

